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無殼蝸牛新聞稿-無住屋聯盟-20100326

當前住宅與社會問題之嚴峻


十年來,台北市房價飆漲2倍,台北縣房價上漲50%。一般雙薪家庭收入,想要在台北市買一間35坪的三房住宅,要26.3年不吃不喝才可能(住展雜誌)。這樣的高房價,連央行總裁彭淮南想換屋也難圓夢,讓台大經濟系教授退休後也可能被迫搬離台北市(財訊342期)。


當央行總裁都負擔不起的房價,那一般受新階級更不用說。十年來,台灣全體民間企業受雇者平均月薪相較於一九九九年,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,十年來不增反減,變負四‧三%(商業周刊 第1158期)。 十年來,台灣失業人數從45萬人增加至截至62萬6千人(99年1月主計處資料)。十年來,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多了一倍,達10萬5千餘戶(25萬6千多人),創史上新高。 十年來,台灣最高五%的平均所得與最底層五%平均所得,從32倍擴大至62倍。(財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)


面對房價遠高於經濟基本面的不合理飆漲,面對失業人口遽增、所得分配持續惡化,請問,簽署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」的馬總統,高唱「庶民經濟」的吳院長,我們的住宅政策在哪裡?


無殼蝸牛再起


面對當前這樣不公義的住房問題與無作為的住宅政策,我們宣布重啟二十年前露宿忠孝東路的「無殼蝸牛聯盟」。原因無它,因為政府只會徵詢「企業大老」、「建商公會」、「建築公會」等土地資本的建言,從未聽聽只是想有個住所安身立命的多數民眾的心聲,不曾對一再被政策剝削的勞工、弱勢族群的「房事」有過關愛的眼神,所以必須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,讓馬英九總統、吳敦義院長聽聽我們這些「庶民」的心聲。


我們的要求非常簡單,請政府落實2009年簽訂的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」的宣示:保障並實現國民的住宅權利。針對此,我們要求政府應確立住宅政策以「住者適其屋」為首要目標。市場面為積極遏止囤地套利以平抑房價,讓一般受薪階層得以購屋、換屋;補貼面則針對青年(學生)、中低收入、弱勢族群等,提供租金補貼,並增加社會住宅存量。


針對市場面:


就於都會地區囤積大面積、精華地段的養地套利行為進行調升利率、緊縮貸款資金,並依市場現值徵收土地稅、土地增值稅,並取消適用法定容積以外所有獎勵之資格。

全面清查都會區公有(含國有、地方政府、國營事業、公股銀行等)非公用之土地與房舍,並確立永不出售政策,優先提供做為社會住宅運用或公共設施使用。


針對台北都會擁有房屋3戶及以上投機者,透過升利率、課重稅、收資金的做法,提高短期投機炒作持有的成本。


針對政府之前所宣示抑制房價之選擇信用管制相關措施,要求提高標準,並從嚴落實。

針對補貼面:


積極介入租屋市場,健全相關租屋法令與資訊,導正「住宅自有」迷思,將房貸補貼轉為擴大對無自有住宅的青年(學生)、低收入者、弱勢族群提供租金補貼。


不再重蹈過去國宅的失敗經驗,確立政府興建之住宅應定位為社會住宅,只租不售,以提供於住宅(含出租)市場難以獲得服務之對象為優先,應逐步達成占住宅總量5%(弱勢家庭比例)的最基本目標。


針對法制面:


儘速推動擱置於行政院多年之「住宅法」立法,擴大弱勢扶助、提昇國民居住環境品質、建立公開透明之住宅資訊、維護國民平等之住宅權利等目標。

不回應,今年年底忠孝東路見!


針對上述主張,我們要求政府出面跟我們對話,以及,我們樂見理性的政策辯論,但拒絕口惠實不至的回應與摸頭式的接見。


另一方面,我們深知唯有團結更多被高房價與不公義的住宅、土地政策所苦的「庶民」,廟堂之上的權力掌握者才會當回事,因此從今日起,我們將進行持續性的民間團體串連與民眾的遊說。


今年底適逢五都選舉,在此呼籲藍、綠政黨體察民意,共同匡正當前房價問題與住宅政策。不回應,今年年底忠孝東路見!

2 則留言:

  1. 回應3
    【何哲欣、陳明旺、柯玥寧╱台北報導】小民不滿高房價,向政府開砲!20年前夜宿忠孝東路街頭的無殼蝸牛聯盟昨捲土重來,指政府不應讓北市處處是豪宅,一般小民連居住的基本需求都沒有,「住宅是人權、不是商品。」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對此表示「非常抱歉」,承諾未來會在大台北捷運沿線增加平價住宅供給。
    無殼蝸牛聯盟選在今年1月、國產局以每坪679萬元標出仁愛路「地王」旁抗議,1989年發起運動的板橋新埔國小教師李幸長,集結20年前曾一同站上街頭的學者花敬群、夏鑄九、華昌宜、鄭村棋等30多人,再度為年輕人發聲,鼓勵「有殼族」一起站出來抗議財團炒作。他說:「房價飆漲速度比以往誇張,年輕人要買屋比我們遇到的情況更艱困。」若政府未有對策,年底五都選舉要倡投廢票。


    北市每坪約41萬
    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統計,1987年國人平均月薪約1.6萬元,現今平均月薪4.2萬元,薪資20年變2.6倍;但據信義房屋統計,北市1987年每坪住宅8.5萬元,今年成屋行情每坪40.9萬元,房價變5倍。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江明芸說,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才2.2萬元,從中南部北上租屋,每月約負擔9千元房租,再扣掉要還的就學貸款,連生活都有問題,怎能存錢買屋。
    馬英九總統昨在帛琉和媒體茶敘時說,行政院有安心成家方案解決年輕人的購屋困難,年輕人一生有2次機會貸款200萬,前2年免利息;行政院也計劃在機場捷運沿線,興建4萬坪公寓住宅,政府有決心解決問題。
    吳揆則在立院說,沒辦法「住者有其屋」,覺得非常抱歉,未來會在大台北捷運沿線增加平價住宅供給。並準備以800多戶國宅一次提出來標售或接受申請,在捷運沿線土地如A7站、板橋浮洲、淡海新市鎮等地,增加平價住宅供給,「這些地方捷運30分鐘可到市中心,應是可忍受範圍。」




    捲土重來反高房價
    不滿政府喊平抑房價卻無效,無殼蝸牛聯盟發起人李幸長昨再次上街頭為小民發聲。林鼎皓攝


    20年前露宿抗議
    無殼蝸牛聯盟在1989年8月曾夜宿忠孝東路街頭抗議房價貴,20年後房價太高仍是小民的痛苦。崔媽媽基金會提供

    無殼蝸牛運動關鍵人物

    沒能力換屋
    呂秉怡



    年前我協助策動無殼蝸牛運動,當時雖引起社會關注,因沒有爭取到好的住宅政策,運動是失敗的。10年前北市房價稍微疲軟,爸媽出了自備款,讓我貸款買景美舊公寓,現在雖增值,因是自住,就算要換屋也買不起同區域更大更新的房子。年輕人更可憐,他們更擔心薪資與失業,居住只能擱一旁。


    只租不買房
    華昌宜



    跟我老婆都教書,薪水已不錯,但還是買不起房子,我也不喜歡買屋後把所有積蓄壓上,以後教育費、退休金怎麼辦?所以活到77歲一直都租屋。
    政府不要總是以政策導引民眾買屋,國外常見企業財團興建大樓出租給民眾,若能把居住費用降低在生活費1/4~1/5以下,生活品質可以好很多。


    炒樓不道德
    李幸長
    在1987年買賣房屋賺100萬元,沒想到漲到買不回來,我因為懊惱才發起無殼蝸牛運動。後來活動後繼無力,我才跑去賣鍋貼,意外成就「四海遊龍」。現在要我買10棟房子也沒問題,但是我只要1間房子,因為不當炒作房地產,害別人買不起是不道德的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