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

平價住宅能解決問題嗎--2010/05/05--中時言論廣場--謝國鐘

平價住宅能解決問題嗎

  • 2010-05-05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謝國鐘】

 最近行政院為了平息都會區房價過高的民怨,計畫在機場捷運沿線的幾個站區興建可容納四萬人平價住宅,然而,大家關心的是這個政策是否能抑制高漲的房價外,還擔心這樣的平價住宅會不會最終成了貧民窟?

 前車之鑑就是國宅。台灣國宅政策長年下來已經引發許多問題。

 首先,由於國宅可任意轉售、坐享高額獲利的菁華區國宅就像樂透彩,少數中獎者很爽,但卻無法照顧到更多真正需要國宅的人,此外它還會滋生許多國宅蟑螂。國宅只要一被轉售到非經濟弱勢族群,它原應被賦予的照顧弱勢者的生命就算終結。依目前國宅的轉售限制(須住滿一年以上,須還清貸款),國宅的壽命最短者只有一年,愈熱門的地段壽命愈短,熱門國宅很快就會住滿那些根本不符合申購國宅條件的人。

 針對類似的問題,芬蘭政府的對策是「國宅只能轉賣給地方政府,或地方政府指定的買主(那些排隊等候國宅的人),價格也受到規範,除反映通貨膨脹外,不得以任何名目加價。」另外一項對策是「部分國宅只租不售」。芬蘭的國宅有一半出售,另一半則出租;新加坡則有七○%低收入戶住在出租國宅。

 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建議政府採行「改賣為租」的國宅政策,總之,用來照顧經濟弱勢者的國宅,絕不能流入房仲市場成為謀利的商品,國宅做為照顧弱勢者的壽命應該跟其建築壽命一樣長。

 其次,將同一收入群族集中安置絕對是一項嚴重的結構性錯誤,而將一群經濟弱勢的人集中在區位不佳的城市角落,就等同把他們加以隔離,再任其年復一年地衰敗下去。那個地區很快就會被標籤化、汙名化,外頭的人不願住進來,裡頭的人想搬也離不開,於是整個社區就會像是一潭死水,漸漸發臭。

 再看看芬蘭政府的思維:「住家地點及屋況的不平等是先天邊緣化及弱勢的溫床」,因此「新住宅區規畫概念是須適合所有社會階層。窮人與富人比鄰而居,國宅在品質及外觀上,和靠高利率房貸買下的房子並無二致。」芬蘭政府致力於「讓社會各階層混居」,並自詡其首都沒任何社區是專屬於富人的。

 再者,國宅不應只用來照顧某一收入族群,而應規畫更多元的住宅類型來照顧各種層面的經濟弱勢族群,除一般家庭外,還應包括獨居老人、單親家庭、原住民、學生、甚至遊民。居住單元的類型及服務空間規畫就該相當多元。

 而這次政府打算推出的平價國宅,初估每坪單價約十七、八萬,住宅類型以二十八至三十五坪為主,因此每戶總價約為五百到六百萬,對中產階級或許還算「平價」,但對許多低收入族群這仍是高不可攀呢。以收入22k的大學畢業生為例,得不吃不喝十九年才買得起,因此如果能提供十坪左右的套房,將能大大減輕負擔。

 其實對許多經濟弱勢者,一間房租合理的安身之處才是真正迫切的需求。政府應認清事實:真正需要住宅的弱勢族群其實也是最沒能力買房子的人,因此出租國宅及小坪數套房絕對有其需求。

 如果政府再不好好正視這些問題並修正國宅政策,未來國宅將註定會走向兩種結果。地段佳、公設完善、施工品質優良的國宅,在出售的一兩年後就會開始流入房仲市場,成為奇貨可居的熱門商品;地段差、公設不足、施工品質平平的國宅,在未來十年、二十年將漸漸淪為環境敗破的貧民區,乏人問津。

 而那些低薪的單身男女繼續以高租金在城市裡換得一席棲身地,原住民繼續住在河川高灘地的違章建築裡,而遊民則繼續像鬼魂一般,無聲地在城市裡四處遊蕩。這樣的景象是我們想要的嗎?(作者為建築師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